1、部门统筹协调困难:部分部门对普查工作重视不足,分工协作意识薄弱,导致难以主动配合普查工作。普查任务主要落在统计部门,使得负责普查的业务骨干面临常规统计报表和普查任务的双重压力,影响工作效率。
2、针对这些困难,建议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提升普查对象的参与意识,增强普查人员的专业技能,改善数据采集方法,优化资源分配,以及加强普查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普查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3、部门间统筹协调存在挑战:部分部门对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分工与协作意识,导致统计部门在推进普查工作时承受较大压力,普查工作人员不仅要处理常规的统计报表工作,还要应对普查任务,这无疑增加了工作效率的负担。
4、强化经费保障根据国家、自治区统计局关于做好五经普普查经费预算编制要求,兴安盟各级政府本着“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实事求是、专款专用、提高效率”的原则,结合“五经普”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2023年盟旗两级政府已安排699万元普查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经济普查对象必须依法配合经济普查工作。经济普查对象需如实、按时提交经济普查表,杜绝虚报、瞒报、拒报或迟报行为。同时,经济普查对象应按照要求提供与经济普查相关的资料,包括经营证件、会计记录、统计信息及业务核算资料。
2、法律分析:经济普查对象应当如实、按时填报经济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经济普查数据。经济普查对象应当按照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的要求,及时提供与经济普查有关的资料。
3、经济普查是对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它包括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经济普查的数据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分析经济形势、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综上所述,我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目的包括摸清家底、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引导市场健康发展等。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向着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5、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目标是收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方面的信息。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我国于2018年开展了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2017年是普查的筹备阶段,重点是研究和制定普查总体方案,并开展专项试点。
6、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逢逢8年份实施,特殊情况如2003年的“非典”导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延至2004年实施。该普查针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多选五经普数据采集采用了以下这些新方法: 移动互联网技术:五经普数据采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等方式,实现了线上数据采集。这种方式方便了调查员的操作,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五经普数据采集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经普数据采集采用了的新方法如下:清查方法 采取“地毯式”清查的方法,对辖区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清查,具体按照《普查单位清查办法》组织实施。普查登记方法 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在全面清查的基础上进行普查登记。
在技术手段上,五经普将广泛应用部门行政记录,推进电子证照信息等在普查中的应用,采取网上填报与手持电子终端现场采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普查数据处理效能。
五经普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编制报告和宣传普及等。收集数据:经济普查员需要走访调查对象,收集各种经济数据,如企业数量、规模、行业结构、从业人员数量等。分析数据:经济普查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以便得出有意义的经济指标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