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首任局长胡静林履新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彰显了组织人事变动的动态。胡静林在担任国家医保局首任局长期间,致力于医保基金的监管与改革,强调确保医保基金安全,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展现了对医保基金的高度重视。
自2020年底以来,国家层面的医用耗材集采已经进行了多轮,覆盖了包括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在内的七大品类,平均降价幅度超过了79%。这些进入国家集中采购的产品,都是价格较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高值医用耗材。随着神经介入产品的国产化率提升,该领域也逐渐被纳入集采范围。
近期,关于第二轮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的消息再起,特别是针对骨科耗材的集采预计将在2021年上半年落地。这一轮集采将带来一系列风险和挑战,需要相关企业和市场参与者高度关注。 集采范围与预期降幅 本轮高值耗材集采涉及的产品范围主要为骨科耗材,包括人工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高值医用耗材。
种植牙纳入医保集采 在2021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已经指出要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其中就包括群众关注的种植牙。这一进程正在不断推进,国家医疗保障局已回应了种植牙集采的落地安排计划,准备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一个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截至2024年,药品耗材集采品种已覆盖1000种,进一步减轻了参保群众的看病就医负担。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第四单”——人工晶体及运动医学类耗材集采已在天津完成,平均降价约70%。预计天津患者将于2024年5月用上降价后的集采产品。
黑龙江、辽宁两省集采:2022年5月,黑龙江、辽宁两省开展血液透析相关医用耗材集采,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246%,最高降幅363%。芜湖市集采:2021年8月,芜湖市医疗保障局开展安徽省血透耗材集采,最终中选价格与全省公立医院2020年实际采购平均价相比,最高降幅77%,平均降幅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