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保医用耗材的分类与代码是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规定对医疗收费项目中的耗材进行归类与统一编码的系统。该系统形成了“一品一码”的模式,其编码框架主要包括:一级分类:如学科、品类。二级分类:功能、用途。三级分类:具体功能、品种。整体上有17大类别的耗材分类。
2、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包括分类与代码两部分,它是根据国家药监局的规定对医疗收费项目中的耗材进行归类与统一编码,形成了“一品一码”的模式。这种编码框架包括一级分类(如学科、品类),二级分类(功能、用途),和三级分类(具体功能、品种)。整体上有17大类别的耗材分类。
3、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提供了查询服务,推荐两种途径:一是国家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动态维护,支持关键词查询,包括医用耗材代码、医保通用名、耗材企业、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注册证号、耗材产品名称等。
4、医疗耗材医保编码的概念 如同人的身份证,医疗耗材也有其独特的识别码——医保编码,这一编码有助于快捷查询。医保编码通常由数字与字母混合组成,总共20位,分为五个部分。它是医疗耗材在国家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中的唯一标识。
1、综上所述,UDI、HCBS医用耗材编码和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在定义、用途、编码结构、分类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又通过UDI这一基础实现了紧密的关联与信息共享。
2、在分类方法上,UDI以不同级别的医疗器械包装分配不同产品标识为主。HCBS医用耗材编码采用混合分类法,以面分类法为主,线分类法为辅,针对医用耗材的核心信息进行分类。医保医用耗材编码则以学科、用途、部位、功能等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类体系。编码结构上,UDI由产品标识(DI)和生产标识(PI)组成。
3、在用途上,UDI侧重于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HCBS和医保编码则分别服务于医用耗材的采购、使用和支付管理。UDI数据库的更新升级,将20位的医保编码调整为27位,以适应更精细化的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