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标准包括:1)GB17859-1999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划分准则,被称为等保模型。
2、一)第一级,一旦受到破坏会对相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一般网络。(二)第二级,一旦受到破坏会对相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危害,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的一般网络。
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这是总要求以及上位文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这是上位标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设计技术要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网络安全之安全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在系统开发的每个阶段都应考虑安全:程序员应为每个应用构建安全性,并为关键及处理敏感信息的应用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性。区分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封闭系统:设计使其只能与很少的系统协作,通常来自同一制造商,安全性较高但集成性较差。
网络安全设计需在各个阶段注重安全,明确主体与客体的访问权限,并通过信任传递的管理来预防潜在问题。 安全策略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设计更安全但集成复杂,开放式设计便于集成但易受攻击。 在技术层面,采用限制技术如进程限制和沙箱,确保进程独立运行和资源隔离,防止恶意访问。
先进性原则:网络安全设计应采用代表当代计算机技术前沿的安全设备,确保能够利用先进技术提供有效的安全防护。这些设备应当源自成熟的技术体系,并在市场上被广泛认可为领导者,同时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以便随时适应技术进步和业务需求的变化。
先进性原则:网络安全设计应采用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成果,确保安全设备能够利用最前沿技术提供高效的防御能力。所选系统应基于业界公认的领先技术,并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以便适应未来的技术进步和业务需求变化。
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强调遵循一系列标准,确保各个分系统的一致性,使系统安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原则认为安全体系涉及人、技术、操作等要素,需将安全技术、运行管理机制、人员教育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指出安全防护不可能一步到位。
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0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安全通用要求:核心标准:规定了不同等级的网络系统应该具备的安全保障能力。涵盖内容:物理和环境安全、网络和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等多个方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要求:针对性: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制定具体的保护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正式开始实施,这也表明网络等级保护0正式开始启动。
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0的标准体系包括以下关键部分: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作为总体要求和上位法规,为等级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指导原则。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这一标准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划分提供了规范。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指导如何具体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4、网络安全等级保护0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这是总要求以及上位文件,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提供了总体的指导和框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作为上位标准,明确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原则和方法。